BOB半岛体育服装设计说明

  服装设计       |      2024-10-05 11:40:03

  BOB半岛体育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BOB半岛体育服装设计说明(图1)

  学习借鉴设计文化应当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设计”在英文中是“Design”,“ Design”一词在西方不用的历史时期,其涵义是不同的。只有到了工业化时代,“Design”的词义才从“艺术作品”这样纯艺术范围内走出来,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才逐步形成。它的许多设计方法,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也常常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化,材料的更新,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的服饰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下面是我从服装设计实践设计这个方面,来谈一谈服装设计的情感体现。

BOB半岛体育服装设计说明(图2)

  服装设计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该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品牌或服装设计大赛对服装设计的要求及设计规律;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与原理及设计过程;以服装设计实践的训练为起点引导学生逐步向服装设计的更高层次过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服装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服装设计实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领域课程,根据服装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我们把课程教学过程主要进行理论讲授和课堂练习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国的广大企业来说,产品的成功塑造将使企业获得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成功打造服装自身品牌的产品既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追随,也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塑造好一个服装品牌,寻求准确的市场品牌定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各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在视觉和语言上的表达,对各种产品起着支持、表达、传达、整合与形象化的作用。好的设计,就是好的设想与好的计划,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情感,赋予设计作品生命,个性化,唯一性。情感化设计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潮流,要做好设计情感化这一发展趋势。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两个部分。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服装设计方法,懂得服装工艺流程设计;掌握服装与服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方法及工艺流程中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服装与服饰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一件优秀的服装设计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土壤的滋润,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往往体现在服装设计作品的创意之中。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更为设计师打开了广阔的设计之门,让设计者自由挥洒。设计者应不断加强社会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的文化积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达到具有一定水准的服装设计水平。服装设计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即注重情感设计。它包括关注人与服装之间、服装与环境之间的情感反应。

  情感设计理念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的感知、行为和思维。人们对设计物产生的情感体验至少需要2个层次的满足,即设计物的自身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能给人带来直接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这些造型及要素能让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联想到某种关联的情景或物品,并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而产生连带的情感。以形成可操作的服装实践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切实加强和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解人体体型特征和服装与服饰市场现状,熟悉服装细节设计的要点,掌握服装与服饰工艺流程设计,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绘制方法及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完成服装与服饰产品的制作、能熟练操作常用缝纫设备、能发现服装制版及缝制中的基本问题并进行改正。

  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根据服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适当进行设计课程管理方式的调整,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实践性、潮流结合紧密等方面。从这点来看,服装设计专业类似于一门生产技能课。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方面应进行适当改进,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的相关技能。对学生的管理也需要有所调整,除要求学生完成传统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实战条件,在可管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所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形成专业培养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毕业设计 服装表演 商业化 作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每个开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每年均要举办毕业生设计作品展,采用“服装表演”这一动态展出的形式,是最为直观的选择。然而在时间、作品、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展演的质量难以保障。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演商业化,就是在毕业设计展演时引进企业参与,将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企业招聘、学生面试、学校宣传、企业产品宣传融为一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质量问题。

  高职学生,第五学期中后期的任务是面试与招聘,若在此时安排毕业设计与展演,正好与之冲突。于是,我们提出了将毕业设计任务提前的思路。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年一般只安排一些专业拓展性的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所以经过四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大部分专业知识已经有所涉及,这也为毕业设计提前至第四学期提供了有力的专业知识支持。

  同时,第四学期学生要进行岗位实习,因此可以将毕业设计与之结合,由指导老师先行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岗位实习的同时,了解企业与市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设计主题的选择、作品的构思及设计工作,接下来的暑期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面料考察及服装制作的时间,到了第五学期,就只剩下对成衣进行整理、再造、配饰处理及完成设计说明书了。第五学期中期,在企业招聘之前已完成了所有作品的制作工作和展演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就业预留了大量的时间。

  经过调整后,毕业设计贯穿整年,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前期的考查时间,为其作品的市场性、实用性、艺术性提供了有力的时间支持,同时在专业学习时,学生也有的目标、带着任务去学,目的性更强,学习主动性更高。

  要实现展演的商业化,就必须有优秀的作品作支撑。要提高作品质量,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重视起来。

  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我们可以利用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商业化,将就业、作品创作合为一体,使展演与企业招聘相结合,让企业直接在展演过程中选择学生,学生作品与企业直接见面,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重视程度。学生会为了能成为展演活动的亮点,会主动结合企业、市场需求及流行资讯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设计及制作,努力提高作品质量,以争取企业关注。

  时间调整后,展演安排在了第五学期中期,此时正是企业招聘时机。为了能真实地考查学生,对学生的学业有一感性的认识,用人企业会乐意出席展演活动,以发现他们所需的人才。

  对于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寻求企业资助。因此,展演对这些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产品的首次会,企业会为此出席展演活动,以了解消费者的反映。

  对于品牌服装企业来说,会认识到参加展演的除了企业的同行外,更多的是观众,如何利用展演作为品牌宣传的平台,吸引这些人的眼球,为其拓展潜在消费者,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不小的诱惑力的。因此,如果实施商业化展演,是不愁没有企业参与的。

  毕业设计展演之所以受人关注,就是因为有学生、作品及未来的利益这几点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去开发这几项中的商业点。

  作为学校,要开发的就是企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从而吸引他们多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而吸引他们有兴趣投资的最直接的原因正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展演活动引进企业,用学生的实力去说服他们,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多项投资。

  作品实现商业化是最直接的。除了上面我们谈到让学生在设计阶段就可以申请进行企业资助之外,还可以在展演时,对作品进行拍卖,以求得作品今后的开发权。

  未来利益的开发,是企业与商家最为看重的。企业欲想长期发展,就要形成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以及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冠名、展演过程中产品、展演现场的氛围营造、展演礼品发放等细节设计,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展演活动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从而吸引企业与商家投资展演,使展演真正成为学校及企业的宣传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施商业化展演,最好安排在室内(剧场或大型展馆)举行。因为这些地方演出与观赏条件较好,灯光、背景等容易掌控。还可以邀请媒体出席,扩大展演的影响,这样就更能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并扩大学校的影响。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商业化的实践将会成为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好的商业化毕业设计作品展演,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件值得认真研究、好好去做的事。

  [2]崔智慧.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出的策划构思[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8-39.

  [3]张原.商业性服装表演的策划定位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3):47-5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按照专业需要配备资源,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形成课堂即工作室的新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行业多种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应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在现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职语文仍然采用原有的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不够重视,难以对接人才培养需要。按照技能形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中职教育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围绕岗位、专业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BOB半岛体育,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通用的中职《语文》教材。这类教材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难以应用于实践,与中职教育的灵活性、实用性相背离。因此,应该重视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编写符合专业特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语文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例如,针对中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服饰文化等内容;根据雕塑设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民俗文化、美学方面的内容;根据湘绣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讲授古诗词赏析等等。“应用写作模块”侧重编选与学生就业岗位紧密相连的内容,如“求职信和自荐信的写作”、“设计前言和设计说明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合同与协议书的写作”等,着重训练学生与专业岗位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模块”,侧重选择自我介绍、演讲、辩论、营销、洽谈、设计作品讲解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该具备的口语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职业素养模块”编选学生走向社会应该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的内容,如“求职应聘”、“来访接待”、“社会调研”、“商务礼仪”、“人际交往技巧”等,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是将语文课作为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各专业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寻找到对接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搭建起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桥梁,从文学性的作品知识中挖掘专业知识与专业思维,尝试文学与专业的融合,培养学生运用于专业岗位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创造力,这些都是中职各专业应着重培养的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与各专业的岗位和职业特征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于岗位的语文应用能力。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要讲解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撰写设计说明,所以应加强培养该专业学生写作设计说明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动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设计说明和影视脚本的写作训练。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艺术素材,具备不同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试图从这些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使他们在创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文化知识,在工作岗位中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普遍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却被无形的压抑。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3]如在对文学作品的讲授时,采用引导个体审美体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授应用写作时,可适当采用演示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这种课堂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中所必备的。

  总之,中职语文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与专业的融合、还要对接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学生在工作岗位游刃有余工作的一把钥匙。

  [3]张胜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能力是一种综合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一般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但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的从业去向不同,因而,必须根据其专业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具有一些专业技能,即职业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因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是教学过程自身规律的体现。

  服装专业是一种职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一般的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专业技能:

  一、绘制能力。能以美术技艺为基础,绘制服装款式图,绘制服装效果图,进行服装结构制图。

  二、审美能力。能掌握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原则,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生活、自然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三、设计能力。能根据服装的流行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

  六、营销能力。能把服装成品推向市场,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产品介绍,开展营销活动。

  七、管理能力。能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对服装企业进行劳动、质量、成本、安全、经营等方面的管理。

  一是服装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服装教育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业生产交叉的学科教育。这种性质就决定了作为实施服装教育的院校和任课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美学和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并从上述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从而,为服装行业、为社会造就适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实现服装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服装教育是为服装行业培养思想、作风过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设计、制作、检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各种能力。因此,要保证服装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是服装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需要多方面的适用型人才,如设计、制作、检测、营销、管理人才等等,并且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一专多能,适应面广。而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能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服装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宽,从事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就能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就可以在人才招聘中取胜,就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就是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创造条件。

  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贯穿在学校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当前要认真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确定能力培养要求。有了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就能规范能力培养工作。为了使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学校和任课教师要根据服装专业的要求,把各个层次、各个年级、各门学科、各个阶段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培养方式,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并组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在其他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实施。

  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必须设计和选定。一是要开设选修课,如美学课、市场营销课、企业管理课,等等。这些课程要选用相应的教材或编写相应的教学讲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辅以讲座。二是增设能力训练课,要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开设一定课时的现场训练课,学生讲解、示范,学生实际操作。三是增加专业技术课的份量,要合理确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课时比例,达到6:4。

  三、创新教学方式。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建立现代的开放型教学格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搞活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师启动、学生自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为此,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作答。学导式教学法,即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恰当指导,让学生独立去获取知识;发现法教学法,即在学生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讨论式教学法,即教师、学生共同设计问题,开展讨论,相互研究,共同作出结论;操练式教学法,即在教师倡导下,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操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二)丰富第二课堂。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出发,广泛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如举办讲座、进行服装市场调查、考察服装企业、进行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等;还要在学生中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组织,引导他们自行举办学术研讨、创作大赛、作品展示等活动。

  (三)加强实习实践。要充分运用校内校外基地,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课内初步实践,即教师先讲,学生后练,边讲边练;二是单元系统训练,即单元课结束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按照所学内容,系统地进行实践;三是集中实习,即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组织他们到服装企业(实习基地),运用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

  (四)实行校企结合。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到服装市场,面料生产基地,服装工厂进行考察、调研,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服装市场预测、设计、研发、检测、销售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形成实用型服装人才具备的各种能力。

  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有效的教学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就通用技术的教学实施进行几点思考,以期对我国技术课程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于技术而言,设计是技术的灵魂。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围绕这一主线,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件限制、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融会贯通在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普通的技术设计活动要经历产生需求──发现问题──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优化评价等几个环节。在技术学习活动中,学生要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个过程的阶段和时序来看,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和技术的设计过程天然就是统一的。可以说,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技术探究和设计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学生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的有机整合。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这是和传统的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最大区别。同样,和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编排思路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通用技术课程以技术内容或专题编排,涵盖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BOB半岛体育、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九个模块的专题,这九个模块几乎涉及了高中所有的学习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呈线性逻辑结构的系列的知识点,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形式。比如“流程与设计”单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条件确定学时数,每一学时的大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演示的试验有哪些,学生应做的试验和设计有哪些,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给他们哪些方面的引导,建议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建议利用的制作资源有哪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有哪些等等。又比如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将整个模块分成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设计的形成、设计的交流与评价等三个大的单元,每个单元下又包含若干小主题,可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来进行。

  为了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某一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倡导教师根据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特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对于程序性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

  技术的性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起源于在满足需求和愿望的过程中人类所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来加以解决。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的立足点,也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在讲述“系统与设计”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调查本校供水、供电、供气的不合理环节,并应用系统优化的思想加以改进;又有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要举办运动会,请同学们为运动会设计竞赛日程表。再如在学生学习了开环控制后,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习题是这样表述的:

  为学校新建的教学楼设计并制作一个走廊灯自动开关装置。已知的材料有:传感器,一套开关电路。设计要求:当人脚踏上门口的垫子时,灯会打开;在短暂的延时之后,灯自动熄灭。

  教师设计这道练习,不是让学生通过书面陈述的方式设计一个开关电路,而是给定真实的材料和物品,通过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动开关的廊灯,考查学生对开环控制系统的理解和运用,并限定设计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活动进行调控和比较、优化。

  总之,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技术本质BOB半岛体育。

  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术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或设计匠心独运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如整体性、反馈、系统、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等。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的“结构与设计”专题教学中,可事先让学生调查,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结构,来了解结构的主要类型;可以綦江县彩虹桥坍塌的事故作为案例导入影响结构的各种因素,学生通过对技术事故的沉痛反思,深切体会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和进行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又例如“系统与设计”的专题教学,因为系统的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述系统的概念、特征、要素等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和体会。在讲到系统的特性时,教师教学时便先列举出一些格言或俗语,引导学生理解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性特征。在讲系统的思想

  转贴于 方法时,教师不是先讲什么是系统,然后讲什么是系统方法,再讲系统方法的重要意义。而是先让学生阅读两个案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到系统方法的一些主要特征:系统强调整体最优,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组织、管理、配合和协调。它处理问题的思路首先着眼于系统的整体,从整体出发去研究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反复考虑。 教师教学时还可精心设计调查、探究、分析与讨论、设计与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技术,体验技术设计与实践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技术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在冲动,并通过设计与制作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

  试验,顾名思义,是不断地试错和验证。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基本途径。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技术试验目的则在于选择和优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试验是师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材料、工具和设备等物质手段,在给定的条件下,主动控制或干涉研究对象,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建设一个够用、能用、好用的试验室是进行技术试验的基础。但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它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的建设和配备还不完善,各地基本上没有配备通用技术试验室,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也没有给学校提供一个试验配备标准或试验资源包。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比如有一位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小试验室,引导学生注意平时收集各种废弃物品,代替教材中要求的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教师还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学习仪器小设计、小制作和进行技术小试验活动,在学期末,让学生自选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加展评,并要求学生就每件作品写出论文报告或设计说明。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素养,将学生的学习、技术的试验、模型(产品)的制作与评价融为了一体。

  学校在规划和购置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注意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即使在经济发达或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应充分利用低成本、高效益并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物质资源,注意所用材料要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身体无毒无害并安全可靠。

  提倡以学区为单位建立通用技术试验基地,提倡与职业学校、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任何时代的技术产品都印记着鲜明的技术文化,任何技术的设计创新与应用,都要植根于广泛而深厚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文化,不是外在于技术之外的内容、形式和特征BOB半岛体育,而是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九个模块所涉及的技术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蕴涵着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例如九个模块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具所用的“技术产品”,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制作出的“技术作品”,在材料、结构、造型、制作、外观等方面,也肯定会呈现不同的式样和特征,体现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些不同式样和特征的“技术产品”或“技术作品”,就一定携带着不同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的教学,一方面要能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图样表达设计思想,但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者和创生者。

  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懂得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设计的交流”时,应当让学生知道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技术框图等,都是携带着一定技术特征和信息,传递与交流技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设计产品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制作成功后“产品”外观的润色与修饰、设计方案的权衡及制作“产品”的评价等部分,都应渗透能使学生体验并感悟的技术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教学中,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典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或控制设计,以及体现“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典型“技术产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通用技术中技术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又能使学生感悟技术文化所蕴涵着的艺术感与人文精神;同时,这些典型设计和典型“技术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师及制造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念、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的科学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发挥技术文化所具有的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作用。

  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密不可分”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教学中,可带领学生参观或考察一些当地典型的古建筑、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或让学生收集BOB半岛体育、展示一些世界各地知名建筑的图片,概括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现代建筑风格与特点;同时还可以开展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不同的建筑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批判和评价的能力。又如在“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中,开展“把文化穿在身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中外不同时代的典型的服装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服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让学生自己设计我国不同民族的服装,体会服装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还可请学生分析“旗袍”“中山装”“牛仔服”等典型服装及其产生的原因、社会背景及影响,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服装文化,增强对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能力,提高着装和服装设计的文化品位与人文素养。在“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外传统的家政理念的学习与比较,理解中西方传统文化异同,认识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话与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传统的、优秀的家政理念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起,正在向世人展现着它的魅力,同时也被其他民族吸收、转化。同样,我们对外来的、优秀的家政理念及文化也应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要善于吸纳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后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都必须扎根在民族的、现实的土壤上,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技术课程标准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