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体育暑期,山东博物馆首次向社会展出近百件珍贵孔府旧藏服饰实物。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成衣服饰,全世界只有山东博物馆和曲阜孔府两处收藏。
日期:2012-09-11作者:高晓雷卞文超来源:大众日报查看PDF版】
山东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此次共展出了近40件明代各式孔府旧藏服饰和50余件清代各式服饰。其中,明代服饰全都来自孔府成衣实物,清代服饰中部分来自孔府。主要以赐服为主,亦有朝服、公服、吉服、常服、便服等类型。
走进名为“斯文在兹”的展厅,人们在步履流连之间“穿越”数百年,对话几百年间真实丽服衣冠。细细静观,这就是我们东方的电影,襟袖冠带之间,褶皱暗纹之内,无不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厚重内涵,等着我们去挖掘,去解读……
为什么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这批服饰还能完整保存、鲜亮如新?策展人宋东介绍原因之一是,这批服饰很多都是赐服,即皇帝御赐服装。“好比运动员获得的奥运金牌他会随便扔掉吗?”宋东如此比喻,正是当时儒家文化中对皇权的忠诚和对荣誉的珍视,使得历代衍圣公都对相关服饰妥为珍藏。
《阙里文献考》和《曲阜县志》都记载在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天启等年间,御赐衍圣公朝服、蟒袍、袍料、冠、靴、玉带、带绶等物。同时《曲阜县志》还载:“衍圣公府家藏元明衣冠,历代视若珍宝,珍藏于内库。”这也验证了孔府对服饰有意识的珍视和保存。
衍圣公府内遵循传统礼教,一切举止皆有法度。在府内,仅衣服管理方面就划分了找衣女仆、换衣女仆、司箱女仆,各有分工,不能逾职。衍圣公夫妇所有衣服,由专管衣箱的女仆登记造册专门管理,并按照季节晾晒、折叠。如需要更换服饰,给换衣女仆列出名单,然后交找衣女仆拿取。此外,府内还专门设有缝制衣服的成衣房和专职裁缝。同时,这些精美华贵的衣服严格按照礼法要求,只有在特定时间场合按照规矩穿着,大多时间是放在衣箱保管,所以这些服装虽然相隔数百年,人为磨损很轻。
据宋东称,孔府旧藏历代服饰、头面首饰、桌围椅披等织物类文物约8000件,有两件元代衣饰,百余件明代服饰,除部分明清服饰外,其余大部收藏在孔府。
据省博账目记载,自1954年到1956年,原藏于孔府的明清服饰,向省博调拨移交数次,最终几十件明代衣冠及数十件清代衣冠由省博保存至今。宋东介绍,这批服饰被保存在恒温恒湿的专柜,并铺有专门保存服饰的无酸纸,衣服展开平放,因为折起来容易产生压痕,时间久了折痕处容易断裂。
《曲阜名胜古迹摘要略考》也记载:衍圣公府世代保存有元明衣冠,建国后专家鉴定,祭帽(平金七梁冠)和护膝为元代衣饰,其余百余件为明代服饰。传世元明衣冠世界上只有孔府一家,其余存世明代服饰多为墓葬出土,大多褪色、残损,之前人们只能从书籍、墓葬出土和古代绘画中拼凑明代服饰的样貌,此次展出使得人们第一次目睹到这些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的成衣实物。
全国唯一完整成套朝服首次展出,五梁冠原应有六梁,1800年进贤冠历史终现可确定实物——
“明代服饰在省博是首次展出,其中有一套朝服是全国唯一成套留存朝服实物。”宋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这一整套朝服由进贤冠、赤罗朝服、赤罗裳、白罗中单等其他相关分解配件组成。其中赤罗朝服和赤罗裳通身为赤色,领、襟、袖、摆等边缘缘以四寸宽的青罗边。这正是明代开国后色尚赤的佐证,色尚赤正好为了与“朱”姓暗合。这套朝服,属于明朝什么时期、隶属于哪位衍圣公,有待于继续考证。
进入展厅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存在玻璃罩内的五梁冠。“五梁冠”即是“进贤冠”,在古代进贤冠是按照冠面梁的个数来明确等级尊卑,这件明代进贤冠现在只有五根梁,因称“五梁冠”。这是中国古代一千八百年进贤冠历史上唯一可确定实物,之前只能从绘画作品和史籍记载中得知。
记者注意到,虽然梁冠现在只有五根梁,但是仔细观察梁冠的颜题,在五根梁之外的颜题上还多出几个用来固定梁的系绳小孔,而且黑纱冠顶的最右侧有非常明显的横梁压痕,可以证明此处残缺了一根梁。重要的是,明代梁冠制度规定一品为冠七梁,二品为冠六梁,三品为冠五梁,之后依次类推。而明太祖朱元璋封的明朝第一个衍圣公孔希学是正二品世袭罔替,而且有时等同一品待遇。依照礼制,这个孔府旧藏进贤冠至少应该有六梁才对BOB半岛体育。
进贤冠伴随古代朝服制度形成于汉代,历朝形制不一,最早的进贤冠前部高7寸,后部高3寸,前后部的帽檐由长8寸的帽梁相接,形成前高后低的斜势。《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延熹年间“京师帻颜短耳长”,可以看出东汉时梁冠整体形制已发展成前低后高的式样。
孔府保存的进贤冠整体延续了东汉以来的大体形制和结构,其冠额与双耳已经分开,由铜丝编织的网状颜题、云翅、黑纱质冠顶、五道横梁组成,冠之簪、缨等已缺失。
展出的这批服饰中,有近20件是明代赐服的形制,约占展出明代服饰数量的二分之一。明代皇帝常将饰有蟒、飞鱼、斗牛、麒麟等高等级纹样的衣物、匹料赏赐给文武大臣,以示荣宠。
赐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皇帝给予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宠,极其尊贵。在明代蟒、飞鱼、斗牛等纹饰属于统治阶层专有,只有皇族或皇帝赐予的臣子才可以使用。明代正统、天顺、弘治等年间,朝廷多次明确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等纹样,私自穿用、制作是重罪,最高可处斩、流放。
虽然赐服穿戴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但是明朝中后期服饰僭越现象普遍存在。这在文献记载中多有体现,《旧京遗事》记载:“或有吉庆之会,妇人乘坐大轿,穿服大红蟒衣,意气奢溢……”《万历野获编》也提到:“(内官)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辄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长安道上,无人敢问。至于王府承奉,会奉旨赐飞鱼者不必言,他即未赐者,亦被蟒腰玉,与抚按藩臬往远宴会,恬不为怪也……其妇外出,莫不首戴珠箍,身被文绣,一切白泽、麒麟、飞鱼、坐蟒,靡不有之。”
明朝中后期服饰的“僭越”之风,在展出的这批明代赐服、吉服中可窥一斑。有部分服饰已不像是皇帝所赐,而是自己私下制作,如金麒麟补蓝棉袍、蟹青绸女长衫、蓝湖绉麒麟补衣短衣、盘金云龙纹粉缎女裙、白罗银狮补短衣等等,这类服饰形制短小,有的只是一个小上衣或女裙,在前胸后背、女裙下方边缘绣着或者印上蟒龙图案,具有明显的量身制作的个人色彩。
策展人宋东介绍,明代赐服并不全是赐成品的衣服,很多时候是皇帝直接赐袍料,臣子可以自己制作。例如,有一件四兽红罗袍,领口处有一处三角形补丁很明显是后来补上去的,袍料或许原本是要做成男性的交领形制,要改装成圆领女袍,但是领口缺了一块,所以留下了这样一个三角形补丁BOB半岛体育。
服饰史研究者、明代帝陵研究会会员董进也认为:“孔府里女性的高级纹样的衣服,应该大多还是自己制作的,这并不违背当时的习惯做法。因为当时女性基本游离在政治圈子以外,她们使用高级纹样最后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存在,在特定场合体现身份、财力,并没有太多政治上的意义,所以女性是明中后期服饰僭越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上看,这批赐服主要形成年代也应该是明朝中后期。“明初期的服饰袖子下垂幅度较小,越往后下垂幅度越大BOB半岛体育。这批展出的服饰袖口下垂幅度普遍较大,应该是明代中后期居多。”宋东说。
董进也认为:“展出的飞鱼袍中,有一件女式香色麻飞鱼袍和一件红纱飞鱼袍,这两件衣服的飞鱼纹案都是四足四爪,明朝中前期的飞鱼是两足四爪,从这可以看出这两件袍服应该是明朝中后期。”
襟袖罗裙翩然展露生活细节,孔府家庭情爱生活、精神追求和艺术风尚活灵活现——
这批服饰中,有相当多的文化符号隐藏在衣服的飘带里、刺绣的暗纹中,以及个性化的图案里。
有一件彩绣香色罗蟒袍,这件蟒袍与其他蟒袍相比有一处细微差别——在右侧腋下缀有一条彩绣花蝶白飘带,飘带长约70厘米,宽约2至3厘米,飘带下端正反面绣有折枝花、松枝、黄蓝蝴蝶。
“这件衣服从外观上看,暂时分不出男服女服,但是根据这条飘带及飘带中透露的信息,我更愿意把它归到女装上BOB半岛体育。”宋东说,“图案隐含的意味很像女人对男人的期望,比如飘带上松和竹子象征着男人应有的品格,猴子和蜜蜂象征着立功封侯,喜鹊和折枝梅就是喜上眉梢,梅花、荷花BOB半岛体育、菊花,都是某种品格的象征,包含对自己丈夫或儿子的一种期望。”
仔细辨认彩绣香色罗蟒袍上的暗纹,也有深深寓意。四合如意云纹图样,由四朵小云彩凑在一起的,组成了像如意一样的云团。这种暗纹在明代最为常见,反映出明代时人追求自由自在、和谐如意的生活境界。也有比较特殊的纹案,有件衣服上的暗纹是一函书、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插了很多梅花,这也表达了对读书人的励志和期望。
“这些都能体现女性期盼家族美好的愿望。儒家对于夫妻伦常之事非常重视,孔子本身也是非常讲情爱的。”宋东告诉记者,这个展览的核心就是通过服饰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追求。
还有一些浅色的男式服装,仔细观察会发现腋下、后背都存有汗渍,“这说明了那时候的男人读书用功、忙于公务。”在清代服饰展区,有一件袍子齐胸处有很明显的摩擦损痕,这是典型的长期坐在书桌前磨蹭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再现了衍圣公生活状态,也能触摸到那个时代读书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明代便服区域,有一件白罗绣花裙,它与那些龙腾凤舞、刺绣精美的袍服形成鲜明对比。整个裙身通体素白,接腰处是暗菱纹白绢,在裙子下端边缘往上约20厘米,以彩色丝线整齐绣着山石、花蝶、小桥流水、百鸟彩凤等,山石、水面、花鸟全由简单细线条勾勒而成,以意传形,很有现代象征手法的意味。
其中,还有一个很有意味的细节,图案上方的山石和折枝花是倒立的,是一种“水中倒影”的结构,还有两处折枝花脱离于整个画界之外,兀然出现在裙身中间,这种象征意味、倒影结构、旁逸斜出等等审美风尚别有意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